

真菌性鱼病在淡水养鱼中是常见的疾病,病原的种类也比较多,但海水养殖鱼类的真菌病则较为少见。
鱼醉菌病
定做海鲜池中的病鱼的全身都受感染,但主要的生病部位在各鱼之间不一定相同。稚鱼生病时,除体色变黑、瘦弱以外,病轻者其内部器官看不出什么症状,病重者肝脏和脾脏的表面有许多小白点,肾脏局部肿大。
生病的成鱼体色变黑,腹部膨胀,眼球突出,脊柱弯曲。有的鱼皮肤大童寄生该菌时,密布的白点使皮肤状如砂纸。解剖时可看到肌肉、心、肝、肾、脾、肠、脑等器官组织都有白色的颗粒,都因贫.血而变白色。腹腔内有腹水贮留,肾脏肿大,这是腹部膨胀和眼球突出的原因。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,病鱼的游泳失去平衡。卵巢受到损伤时,病鱼就丧失了繁殖能力。白色颗粒的内部是多核球状体,外面由宿主位形成的一层结缔组织包囊。病灶处随着菌体的发育产生炎症或局部坏死,甚至形成疖疮或溃疡。
诊断时除根据上述症状外,可从内脏(特别是肾脏)取一点组织用压片法检查,发现有多核球状体时就可确诊;或从病灶上取一点组织,接种到加王%一10%血清的T(;C培养基上,在培养中发现多核球状体发芽成丝状体时就更无疑问了。
病原为霍氏鱼醉菌。鱼醉菌病发生在80余种养殖的和野生的海水和淡水鱼.上,是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疾病之一。欧洲、美洲和日本等地养殖的虹缚x鱼、竹荚鱼等都曾由此病引起大批死亡。北大酉洋西部的大西洋排自1898年以来已暴发了6次流行病,使绊鱼的资源大为减少;报告美闰东岸的大西洋鲜发生流行病时
有25%的鱼受感染。
此病是经口感染。当鱼类摄食了带菌的鱼。或病鱼及死鱼将多核球状体排人水中。直接地或通过某种媒介物(如哲镖水蚤)被鱼类吞食后就被感染。多核球状体在胃豁膜处发芽,菌丝侵人猫膜上皮内,形成并放出丝状体袍子。这些袍子随着血流被运送到身体各处,然后发育成多核新球状体。在人工感染30小时以后,鱼的皮肤呈现症状。传染的适宜水温在20度以下。
预防措施:主要是及时清除病鱼和死鱼。防止继续传染.、.不要用带苗鱼或病鱼作饲料。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。